伴隨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實現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的基礎上破除評標過程中專家資源瓶頸,解決評標過程中存在的管理體制短板,進一步彰顯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三公”特點,助力營商環境改善,已成為社會各方關切的熱點問題。本文以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為突破口,闡述了建設遠程異地評標系統破解問題的技術路徑及成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19〕41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實施方案》(魯政辦字〔2019〕209號)。按照國家及山東省的政策要求,傳統的招標投標工作已完成由線下到線上運行模式的轉變,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順利完成,實現了全程留痕,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應進必進,公共資源交易的“三公”特性進一步凸顯。但是一些為市場各方主體詬病影響評標工作的頑疾仍然存在、亟待解決。
一、傳統本地化評標模式發展現狀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優質評標專家資源地域分布不平衡,不能滿足重點項目的評標需求;區域內可抽取評標專家數量有限,容易造成評標專家被“圍獵”;外地評標專家需解決舟車勞頓,效率和成本問題突出;不同單位各自為戰,不利于發揮資源整體優勢;單位之間缺乏工作交流合作的載體,不利于區域整體水平的提升和綜合服務能力供給。
二、破解問題思路
遠程異地評標這一評標方式早在傳統紙質評標時期就被應用于一些重點項目,受技術和其他方面等諸多因素限制,遠程異地評標模式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公共資源交易的“三公”特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并應用,為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破解評標過程中的諸多難題開辟了新途徑。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強化底層技術基礎建設,注重平臺架構頂層設計,發揮省中心平臺優勢、制度優勢,牽頭推進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全流程電子化新模式。
三、具體舉措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調度系統建設注重整體設計、發揮制度優勢、強化全流程在線監管,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從以下五個方面統籌推進。
1.搭建統一遠程異地評標調度系統
遠程異地評標調度系統是遠程異地評標工作的中樞控制系統,協調各交易中心不同評標系統軟件、硬件及人力資源。該系統承擔技術融合,支持遠程評標項目的新建、調度申請、調度確認、專家登錄、評標完成、費用結算、信息查詢、系統管理,為在線監管提供數據接口。
2.指導、協調各中心建設遠程異地評標室
省中心制訂統一的技術規范,指導各中心平臺改建或新建滿足遠程異地評標要求的電子評標室。從網絡環境、帶寬、評標電腦配置及音視頻設備等各方面進行了規范,制訂并發布《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評審技術標準(試行)》。
3.建立多CA統一認證平臺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及山東省重點任務分工,率先建成并上線省級多CA統一認證平臺。多CA統一認證平臺不但解決了不同CA介質在同一交易平臺載體的相互沖突,使同一把CA擺脫了平臺限制、地域制約,實現一“key”走山東;而且為CA服務提供統一的接口,統一CA服務動作、規范應用功能。這不僅為實現遠程異地評標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為各中心不同系統間服務融合及數據共享搭建了橋梁。
4.搭建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監督平臺
山東省云智監管平臺通過遠程評標四合一監控子系統,對評標全過程動態音視頻進行實時監控,為全方位無死角全程監督提供技術保障。評標終端桌面視頻錄像、錄音留痕。監管部門對遠程異地評標過程進行事中、事后在線監管。
5.印發制度規范
省中心牽頭山東省16個市級中心聯合簽署出臺了《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評審實施意見》,從工作規程、技術標準、異議(質疑)處置辦法、信用信息記錄辦法等方面對遠程異地評標工作進行了規范,確定了山東省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建設發展方向。
四、取得成效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著力構建省域內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同時為省際互聯預留了標準數據接口。
采用山東省遠程異地評標系統進行評標,較之于傳統評標方式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見圖1)。
1.破解了專家數量和質量瓶頸難題
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山東省內已經實現了綜合評標專家庫的統建共用,由于不同地域經濟、文化、產業等多方面發展不均衡,導致入庫專家在數量、專業覆蓋面及專業技術水平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本地域專家數量少,高水平專家更少。雖然可以抽取異地專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能夠抽取成功的概率不高,高水平專家響應評標者微乎其微。
通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組織評標,專家不用再跨地域奔波,不用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執行評標任務,專家甚至體驗不到項目地域間的差異,這大大激發了專家參與評標的積極性。因地域差異造成的評標專家數量不均衡和質量差異的問題迎刃而解。
2.提升評標效率、降低費用支出
專家參與異地評標工作通常提前半天就開要始行動。為了準時參與評標,異地專家往往需要披星戴月奔波在路上,有的甚至提前一天趕到評標場地附近酒店入住。評標過程中真正用于評標的時間占比偏低,時間利用效率低下。專家趕路的交通費和住宿費通常都要計入應付專家費,給招標人造成了額外費用支出,增加了財政負擔。
遠程異地評標調度系統啟用,減少了專家跨域差旅環節,縮短了專家的跨域交通時間、節約了交通費用、避免了不必要的住宿費用。同時,降低了無謂環節給專家造成的疲勞程度,有利于保證專家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參與評標,提升評標工作效率和質量。據測算,一天內完成的評標項目,采用遠程異地評標,時間成本節約20%~40%,經濟成本節約20%~30%。
3.專家信息完成線上保密傳輸,降低了專家被“圍獵”的風險,提升了評標公正性
目前,專家名單的打印方式普遍采取密函打印。有些單位由于經費問題甚至采用普通紙明文打印,直接造成了評標專家信息提前泄露;為違規者“圍獵”專家提供了條件、贏得了時間。
山東省遠程異地評標評審調度系統配合交易系統生成專家抽取信息需求,山東省綜合專家庫系統根據專家抽取需求完成評標專家抽取工作,并將專家抽取信息加密直接推送到評標場地的門禁系統。專家在進入評標場所與外界切斷信息聯系前,“圍獵者”無法鎖定抽取專家與項目的關聯關系,保證專家評標不受外界信息干擾。從技術上為專家進行獨立評標提供了環境,不但有利于專家專業水平的發揮,而且能較大提高評標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
4.形成區域優勢、推動整體發展
不同交易中心在信息化建設水平、制度建設、工作人員素質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橫向業務交流借鑒十分必要。但是困于缺少合適的渠道和機制,橫向合作共享無法有效開展。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將發揮各中心人力、物力甚至財力資源集合優勢,為優勢互補、比學借鑒、共同提升提供了橋梁,使集中多方力量辦大事成為可能。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應用新技術,著力提升電子化交易平臺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全力打造公共資源交易新名片。
作者:孫建山 劉茂華 邵 鹍
作者單位: 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來源:《招標采購管理》